18190759795
TECHNICAL ARTICLES

技術文章

飲用水調查:10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真相

更新時間:2016-10-27點擊次數:2310
  一、假水泛濫成災
  在北京東三環的國貿、建等寫字樓比較集中的區域,桶裝假水更是泛濫成災,幾乎每棟樓都有假水的存在。
  據《中國質量*行》雜誌2013年報道,在國貿附近的和喬大廈內,有30%左右的商戶訂購的是假水。據袁軍介紹,位於北京南三環與南四環之間的木樨園服裝城一帶,售賣的娃哈哈桶裝水超過80%都是假水。
  二、北京水站40%是黑水站
  北京共有規模不一的水站近萬個,正規水站僅占50%-60%。40%是黑水站,他們或者售賣沒有質量的假品牌水,或者因為條件惡劣極容易造成二次汙染。一桶18.9升的雀巢礦泉水真品成本價是12元,假水成本價僅為3元。在一些自產假水的黑水站,一桶水的成本價甚至隻有2元。在東三環國貿以東、四惠以西、雙井以北、大望橋以南的四方區域內,正規登記的水站僅有30多家,但黑水站的數目則遠遠超過這一數字。這一數字來自北京市桶裝飲用水銷售行業協會副會長袁軍。
  三、寫字樓公司買水有假水傾向
  各大水站的消費大戶基本都是公司等公共單位。這類消費群體為了麵子希望飲用*的桶裝水,又不想以高價購買真品,zui終導致假水鑽了空子。
  一次,當一位後悔售假的水站老板把飲用假水的事實告訴某公司負責訂購桶裝水的財務人員時,對方不但沒有感謝,反而反唇相譏:“你不能因為不定你的水就誣賴別人的是假水,再說,喝了這麽長時間也沒出任何問題。”
  記者走訪的多個水站負責人也反饋說:消費者在選擇桶裝水時甚少顧及水質,隻看價格。“沒人買,就沒人賣;沒人賣,就沒人生產。這是一個利益鏈條。黑水站能生存下去,消費者也‘功不可沒’。”如前所述,一桶18.9升的雀巢礦泉水真品成本價是12元,假水成本價僅為3元。在一些自產假水的黑水站,一桶水的成本價甚至隻有2元。黑水站售水價格往往更低幾元。
  四、品牌飲用水企業與假水達成默契
  品牌廠商對於水站的售假行為大多“睜隻眼閉隻眼”。在他們看來,假水和市場相比,後者更重要。“即使是假水,也是我的品牌假水,也代表著我的*。”一些廠家為了維護自身的品牌形象,選擇避而不談。甚至在一些正規水站,品牌廠商對於賣假水的情況也故意視而不見。雙方甚至達成一種默契:可以賣這個品牌的假水,但也要買這個品牌的真水。如今,許多品牌廠家對於桶裝假水的態度已由積極打假變為消極默認,甚至是默許。
  五、全國桶裝水合格率不到七成,二線城市更糟糕
  2005年到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衛生部、工商總局曾三次對全國桶裝水質量抽查,合格率僅為62.5%、66.7%、78%。2011年,多款桶裝飲用水被檢出高濃度致癌物“溴酸鹽”。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的桶裝水質量也存在著較大差別。2007年、2008年,北京市和上海市桶裝水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6.9%和92.9%;2013年6月,廣州市工商局對桶裝水的抽檢合格率也達82.86%。而吉林、遼寧兩地2009年的桶裝水抽檢合格率僅為63%和51.7%;湖南省2010年的桶裝水合格率為60%;廣東2011年的桶裝水合格率隻達到64.7%。
  目前全國有3000多家桶裝水生產企業,2000多個桶裝水品牌。各地在標準執行力度上存在較大差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建立常態的水質檢測機製,定期對桶裝水進行抽樣檢測。而眾多二三線城市乃至基層在市場監管、水質檢測方麵則存在較大問題。執法不嚴、監管不力的現象較為普遍。這使得眾多桶裝水生產廠家在國家標準執行上大打折扣,偷工減料。
  六、飲水機上的桶裝水不要超過5天
  家用飲水機至少每三個月要清洗一次,公用至少一個月清洗一次,更重要的是,上麵的水不能太長時間。
  2012年,浙江省海鹽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副主任周曉紅曾以10台飲水機為對象,對桶裝水進行長達5個多月的跟蹤檢測。檢測發現,飲用5天後,桶裝水衛生狀況急劇下降。第7天合格率隻有20%,至第10天時,所有檢測的桶裝水菌落總數全部超標。
  七、“桶裝水二次汙染”多係人為
  由於店麵麵積小,北京多數水站都把桶裝水堆積在店外。“適溫保存或者冷藏、禁高溫暴曬”一直都是桶裝水存儲的zui基本要求,室外的高溫暴曬極易造成水內細菌的滋生以及製桶材質內有毒有害物質的揮發,導致水質的變化。同時,室外環境中大量活躍的細菌也容易附著在水桶的封口處,在飲用過程中融入水中。
  室內環境更加糟糕。很多水站的經營場所既是辦公室又是廚房和餐廳,甚至是臥室。不僅存放有空桶、桶裝水,還有辦公桌、廚具等生活用品,極易造成二次汙染。2014年2月20日,浙江省嘉興市海寧、海鹽的多所學校、幼兒園500多名學生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發燒等不適症狀。後經查實,這是桶裝水汙染所致的病毒感染性腹瀉疫情。
  八、回料桶極為危險
  長久以來,回料桶都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秘密”。桶的重複使用並非不可,但要控製在一定次數之內。一個水桶正常情況下可循環使用40次左右,使用周期在2到3年。很多廠家都是無限製重複使用,這會導致汙染物聚集,汙染水質。桶的材質也容易造成水質的汙染。2003年以前,包裝桶多采用PET或者PC材質。2003年後,國家出台強製性政策,要求桶裝水生產廠家隻能使用PC材質桶。在成本上升、惡性競爭的壓力下,用PET飲用水桶代替PC飲水桶已成潛規則。PET質地較軟,容易附著可滲透的細菌、重金屬等,且長期使用或者加熱後會釋放致癌物質,對人體消化、神經係統有不同程度的損害;PC材質則耐熱、易於清洗,可反複使用。
  “黑桶”盛行更令人擔憂。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業將諸如醫用針頭、光盤類的廢棄垃圾經過粉碎處理後加入製桶原料。這類垃圾材料多半安全性較差,且含有毒有害物質,容易融入水中導致水體汙染。
  桶的清洗也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桶的清洗要經過22道工序,內壁18道,外壁4道。此外,桶還需經過溫水、堿水、消毒液、成品水的多次過濾,以保證zui大程度消滅水中的細菌。不過,多數中小企業在桶的清洗上自律不嚴格,清洗不*、清洗程序不規範的情況十分常見。
  九、“無鉛”水是偽命題
  水是水質重要一環。2013年7月14日,上海電視台《七分之一》披露:通過對13個水樣品進行實驗,發現9個品牌的水浸泡水鉛含量超國標。其中,九牧和高儀水的鉛超標量達到了18倍,zui嚴重的樂家品牌鉛析出量為173微克/升,超標34倍之多。中外水*的悉數上榜。消費者開始尋找“無鉛”的水,一時間打著“淨鉛”口號的水產品成為水市場的“新寵”。
  然而,“無鉛”或者“淨鉛”二字對於國內的銅製水而言卻是一個“偽命題”。而且,鉛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足夠重視,但水中還含有鋅、錳、鉻、鎳等其他重金屬元素,它們的析出量一直以來也沒有國家標準的約束。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建築五金水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試驗室主任趙鋼,擁有多年水檢測的經驗。他說,受工藝限製,目前水鑄造絕大部分采用銅合金,含有59%的銅、40%的鋅和1%的其他金屬,本身就含有微量的鉛元素。而且為了方便精加工和切削,製作過程中還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鉛。“2010年,美國加州推出*的低鉛法案AB1953,要求‘與飲用水接觸的水過水表麵區域鉛含量加權平均值不超過0.25%’。”業界有說用鉍代鉛,但是,加鉛的黃銅卻更適合水的精加工,因為加入鉍元素後水材質偏硬容易斷裂;更重要的是,鉍元素是微量元素,成本較高,企業為保利潤一般不會采用,隻有一些有出口需要的*才會以鉍代鉛。
  十、低於150元的水不能買
  彭波在對北京各大建材城的走訪過程中,既見到過標價上萬元的德國“高儀”水,也見到過15元一個的“奧斯森”水,而後者是已被北京市工商檢測部門檢測出鉛含量超標的不合格產品。低價水多是鋅合金材質,而鋅合金的含鉛量和鉛析出量根本不適合用作製造水。按照目前的銅價(3.8萬元/噸~4萬元/噸),一個約1.5公斤重的麵盆,如果*150元,其質量基本就失去了保證。